【农村大众报2022.3.11】峄城石榴选育推广不裂果品种,带动农户累计增收3亿多元 石榴不“笑”了,果农笑了
峄城区榴园镇石榴种植户正在分拣刚采摘的石榴。(资料图) (赵峰 摄)
从枣庄市峄城区石榴研究院副院长到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圃的主要负责人,身份变了,54岁的郝兆祥也更忙了。
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位于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占地200余亩,这里生长着402个石榴品种,是峄城区石榴研究院从全球各地收集引种过来的。
3月4日,郝兆祥和工人们正忙着给这些石榴品种换“新家”。“这可都是宝贝,是我们选育新品种的‘武器库’,必须要好好对待。”郝兆祥说,经过十多年的新品种选育,峄城石榴终于不“咧嘴”了。能让峄城石榴不“咧嘴”的良种“秋艳”,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作为全国七大石榴传统栽培区之一,峄城区石榴连片种植面积约10万亩。早年间,峄城传统石榴品种是大青皮,虽然个头大、外观美、含糖量高,但是籽粒小、种仁硬还裂果。
“如果不套袋的话,裂果率能达到八成以上。不裂,一个石榴能卖到四五元钱;裂了,仅仅能卖三五毛钱。”榴园镇朱村种植户胡安永回忆,那时晚上睡在果园里看园子,都能清楚地听到石榴裂开的声音,“别提多心疼了。”
为改良品种,郝兆祥和同事们从2003年就开始有目的地寻找自然变异的优良品种,终于在曲阜发现一种籽粒大、口感好、裂果率低的石榴品种。
科研人员随后开始了扦插、嫁接和区域栽培实验研究。历经10年的努力,在2013年新品种终于培育成功,并通过了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定名“秋艳”,2016年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林木良种审定。“秋艳”成了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
但是,是不是真能彻底治好石榴的“咧嘴病”,还需要得到农户的认可。
2015年,鲁南地区遭遇极寒天气,大量石榴树被冻死冻伤。枣庄市峄城区石榴研究院随后进行了抗寒品种的选育研究,并利用科研推广项目经费,把仅有的两万多株“秋艳”石榴苗无偿提供给农户,建了二十多个示范园。
榴园镇王府山村的石榴种植户李永水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示范园距离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不到两公里,如今他的8亩地已经变成“秋艳”石榴苗的繁育基地。
“这个品种好,抗冻害,不裂果,亩产值在4万元左右。我这4000株苗年前就已经被安徽的客商订下来了,”从过去市场卖果到现在手机售苗,今年55岁的李永水种了一辈子石榴,如今足不出户就能把钱赚了,“一株树围8厘米的‘秋艳’苗售价1000元,一年光育苗纯利润十几万元。”
在峄城区,像李永水这样的石榴育苗户还有好几千人,他们成为发展峄城石榴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据统计,仅王府山村年育苗就达到100万株。
如今,峄城区已累计推广良种“秋艳”2.2万亩,带动农户累计增收3亿多元。
(记者 张超 通讯员 赵峰 孙慧 刘海浩)
链接:http://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220311/Articel01004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