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2025.5.22】枣庄冠世榴园 这里的石榴果“上新”啦
夏日阳光下,枣庄冠世榴园里的石榴花开得炽烈,红红火火。
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朱村走,远远就能看见山脚下的忙碌身影——“85后”新农人刘远正踮着脚,给一盆“大红袍”石榴修剪枝丫。
“瞧这花苞,过俩月就能挂果,到时候红得透亮,摆家里多喜庆!”刘远抹了把汗说,“以前我就守着石榴园卖鲜果,一斤最多卖10块钱;现在农闲时卖盆栽,一棵就能卖近万把块钱。”今年以来,他卖了40多棵石榴盆栽,销售额30多万元。
刘远的转变,是冠世榴园“盆景经济”兴起的缩影。作为全国七大石榴主产区之一,枣庄市峄城区已有2000多年石榴栽培史。近年来,当地把“老产业”做出了新花样——普通石榴树经培育,变成造型各异的盆景,每年卖出20多万盆。
“这些盆景可不只是‘好看’,还能‘养老’呢!”循声望去,67岁的村民龙宗美正拎着喷壶在盆景架间踱步。“去年搞了‘盆景养老’项目,给我50盆童子功盆景,每天来浇浇水、修修枝。刘威说9月底就能分红,我也算给家里添收入啦!”
龙宗美口中的刘威,是“盆景养老”项目发起人,也是万家福石榴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五一”假期,他把老人们养护的盆景搬上了“双舞台”——线下摆在景区当旅游商品,线上拉来明星做“助农推荐官”。“眼下村里有57户老人参与,等分红到账,大伙儿的养老钱又多了一份保障。”刘威说。
从“盆景养老”到“深加工增值”,石榴的身价还在不断攀升。沿着榴园大道往南,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永帅告诉记者:“投产后生产线能达到8条,年产10万吨。公司与高校联合研发,刚推出了人参石榴维生素能量饮料。”
2023年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返京途中来到枣庄市,考察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并走进石榴种植园向老乡们询问石榴种植、收获和收入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我们搞科研的就得把论文写在地里,培育更多石榴新品种,让老乡们种得更省心、卖得更值钱。”在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试验田里,枣庄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石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安广池正蹲在石榴树旁记录数据,他摸着一片新叶说:“这3个新品种正在做区域试验,抗病性强、裂果率低、观赏性好,要是推广开,石榴鲜果品质能再上一个台阶。”
冠世榴园深处,贾泉村村委会大院里的石榴标准化种植供销服务中心让果农们有了底气。“我们现在托管了1700多亩石榴园,测土配肥、飞防除草、技术培训全涵盖。”石榴标准化种植供销服务中心主任李国强翻着托管台账,“你看这组数据,托管一年后亩均增产200斤,裂果率降了10%,可溶性糖还提高了1个百分点。”
峄城区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帆补充:“一开始老乡们怕托管不管用,我们就先和榴园镇5户石榴种植户签订免费服务协议,通过石榴种植户的示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签托管合同。”
夕阳西下,冠世榴园里的灯光次第亮起。刘威收拾好工具,掏出手机刷着抖音直播预告:“明儿个我要在直播间教网友怎么养石榴盆栽,说不定又能卖出几单呢。”
(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孙 慧 王世杰)
链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70202?is_rout=1